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世界压疮预防日丨解除“压”力,“疮”造幸福
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4-11-22 08:57:21浏览:437

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世界压疮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皮肤安康,即刻守护”。在世界压疮预防日来临之际,我院护理部伤口造口学组开展技能培训、护理科普宣传等系列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压力性损伤的认识和重视,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1月5日,护理部在11号楼厚德厅开展压力性损伤相关培训,全院各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加培训,本次培训使参训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理念、评估、预防、护理、管理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助于提升临床护士压力性损伤防治能力,规范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及管理。

11月14日,我院护理部伤口造口学组深入开封市汴南社区聚宝斋老年公寓开展压力性损伤预防宣传、健康咨询和护理科普等活动,提高社区、养老院等人群对压力性损伤预防的重视和照护能力,改善失能者的生活质量。

 

 

压力性损伤:不容忽视的健康挑战

 

压力性损伤,也称为“压疮”或“褥疮”,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由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部位,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简单地说,当患者失去自我翻身的能力,一个体位久躺久坐,就会引起受压部位持续缺血缺氧,而导致局部组织变形、溃疡和坏死。

 

 

压力性损伤好发于哪些人群?

 

1.急症和/或危重症者; 

2.髋部骨折者;

3.脊髓损伤者;

4.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5.糖尿病患者;

6.老年患者;

7.长期护理院或社区护理机构患者;

8.创伤患者和/或手术持续时间长的患者;

9.转运途中患者;

10.使用医疗器械患者。

 

 

哪些部位容易产生压力性损伤?

 

易患部位压力性损伤好发于长期受压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卧位不同,受压点不同,好发部位亦不同。

1.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及足跟部。

2.侧卧位: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3.俯卧位:好发于面颊部、耳廓、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及足尖处。

4.坐位:好发于坐骨结节处。

 

 

如何预防压力性损伤?

 

1.经常变换卧位。

经常翻身是长期卧床者最简单而有效地解除压力的方法。翻身频率需个体化。一般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必要时30分钟变换体位一次。长期坐轮椅患者应至少每1小时更换姿势一次,或至少每15分钟改变重力支撑点。变换体位时需掌握翻身技巧或借助辅助装置,避免推、拉、拽等动作。

(1)平卧位时,尽可能保持床头是水平的,抬高床头时,应保持30°或更低的角度。

 

(2)半卧位时,床头抬高≤30°,如病情需要超过30°,先摇高床尾,再摇床头,避免骶尾部剪切力。摇起膝下支架,必要时腘窝下、足底垫软枕。

(3)侧卧位,身体维持在两个股骨粗隆平面与床面呈30°倾斜度,使髋骨与股骨粗隆不受压。

 

(4)长期坐轮椅者,尽量坐直并紧靠椅背,向后倾斜20°为宜,必要时垫软枕。双足平放于踏板,可适当给予约束。

 

2.保护皮肤,避免局部不良刺激。

(1)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皮肤湿度适宜。

(2)根据需要用温水或中性溶液清洁皮肤。擦洗时动作应轻柔,皮肤干燥者可使用润肤品。

(3)对易出汗部位,应及时擦干汗液。

(4)对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擦洗皮肤和更换床单、衣物,并根据情况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如局部使用皮肤保护剂、水胶体类敷料或伤口保护膜等。

3.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协助变换卧位后,可采用软枕或表面支撑性产品垫于身体空隙处。

4.应用减压床垫: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及减压床垫的适用范围,及时恰当地应用气垫床等全身减压设备。采用全身或局部减压装置者,仍须经常更换卧位。

5.不能自主活动的卧床者,应确保足跟与床面不接触。

6.使用便器时,便器应完好,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

7.对长期卧床患者,应每日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全范围关节运动练习。

8.患者变换体位后,对局部受压部位进行适当按摩。注意对因受压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组织不主张按摩。

9.根据病情给予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及锌,糖尿病者应根据糖尿病饮食食谱进行。

10.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

 

压力性损伤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加重病情及延长疾病康复的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所以,无论在医院还是居家,压力性损伤的预防需要大家共同关注。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概率,减轻患者痛苦。一旦出现压力性损伤的迹象,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务人员的指导,以便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