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消化病医院院长杨文义带领团队仅用时50分钟,成功为一例胃底巨大粘膜下肿瘤患者实施经内镜下胃底粘膜下肿瘤挖除手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避免了外科开刀。
患者是一位70岁的男性,因腹胀持续20余日,在当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底存在占位性病变。由于病变体积较大,且位置处于胃底部,手术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与难度。患者及家属经多方打听,慕名来到我院消化病医院就诊。杨文义接诊患者并详细询问病情,经过相关检查发现患者胃部占位大小约4cm×3cm,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从业这么多年,这个大小的瘤体算是比较少见的,尽快切除势在必行。胃镜下全切确实是一个可行方案,但是需要进一步评估,我们会给你拿出一个优质的解决方案。”杨文义的话给患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施行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
手术过程中,杨文义团队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使病变一直处于较好的视野。杨文义使用黄金刀将瘤体表面粘膜切开,再将瘤体与固有肌层逐层剥离。在剥离肿物时,他时刻专注于瘤体边界,力求完整切除,杜绝任何残留隐患,他对病变周围血管走向做出精准预判,提前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将出血风险降至最低。最终,手术耗时仅短短50分钟,瘤体便被完整挖除。术后进行病理检查证实了当初的胃间质瘤的判断,现在患者正在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杨文义介绍,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是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切开病变表面的粘膜,充分暴露病变并完整剥离,最后用金属钛夹等缝合创面。以达到将粘膜下肿瘤完整挖除的目的。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它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所有部位。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但由于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悄无声息”,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出现肝转移和腹腔其他器官的转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胃肠道间质瘤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隐秘杀手”。诱发胃肠道间质瘤的病因可能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少数病例涉及到基因突变。
这一成功案例,为我院在消化疾病诊疗领域积累宝贵经验。它不仅体现了我院医疗团队在该领域专业技术的精进与成熟,更体现了我们通力协作、精准施治的高水平医疗服务能力。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