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今年25岁,最近几个月,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有时,他感到精力充沛,几乎不需要睡觉,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想法,甚至冲动地辞掉了工作;但没过多久,他又陷入深深的低落,整天无精打采,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家人注意到他的异常,带他前往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小张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小张的情绪逐渐稳定,生活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每年的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减少误解与歧视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世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生日为3月30日,医学界推断他很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而于37岁时自杀,为了提升公众对这一精神疾病的认识,自2015年起,将他的生日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躁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会经历极端的情绪波动,包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情绪高涨、精力过剩)和抑郁发作(情绪低落、精力不足)。这些情绪波动可能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更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症状表现
1.躁狂发作:情绪异常兴奋、易怒、睡眠需求减少、思维跳跃、行为冲动等。
2.抑郁发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失眠或嗜睡、自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3.混合发作:躁狂和抑郁症状同时出现,患者可能感到极度焦虑和不安。
病因与风险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的异常可能导致情绪波动。
环境因素:压力、创伤或重大生活事件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治疗与管理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生活。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
药物治疗:如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家庭治疗有助于患者应对情绪波动。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以及避免压力对病情管理至关重要。
社会支持与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面临误解和歧视,社会需要更多的理解与支持。通过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病耻感。
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提醒我们关注心理健康,理解和支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过科学治疗和社会关怀,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病情,重拾生活的希望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