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侯先生,4个月前因反复恶心呕吐、体重骤降来到我院普通外科胃肠病区门诊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胃窦低分化腺癌伴幽门梗阻,且肿瘤已侵犯肠系膜上动脉,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与患者及家属商量后,该科副主任医师石明亮为侯先生实施腹腔镜胃空肠吻合术缓解幽门梗阻,后续行辅助化疗2周期。
然而1个月前,侯先生突然出现浓茶色尿、陶土样便,全身皮肤发黄并且瘙痒,上腹部可触及明显包块。抽血检查发现患者总胆红素飙升至286μmol/L,腹部CT显示胃窦部肿物侵犯肝门胆管,导致肝内外胆管扩张。
面对“癌肿堵塞胆道+肝功能衰竭” 的双重危机,该科立即组织多学科诊疗团队评估:因幽门梗阻导致胃镜无法通过,传统胆道支架置入术行不通,可以采用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PTCD)治疗。不仅可以实时观察胆管分支,避免损伤门静脉,还无辐射暴露,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最终,团队决定行创伤较小的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治疗,置入外引流管。术后,引流出的胆汁如墨绿色粘稠液,从最初的600ML/日逐渐减少。一周后,患者黄疸指标和肝功能恢复正常,为后续化疗重启打开了通道。
什么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胆引流术借助彩色多普勒技术,医生能精准避开血管,清晰掌握肝内外胆管的走向和扩张程度,并选择扩张最为明显的胆管作为穿刺目标,还可在操作过程中动态观察穿刺全过程,确保手术安全、准确。
简单来说,是在彩超实时影像“导航” 下,避开肝内血管,锁定扩张最显著的胆管(直径≥4mm 即可穿刺),将细如发丝的引流管置入梗阻上方的胆管。让淤积的胆汁绕过癌肿堵塞点,通过体外引流袋排出。
哪些患者适合该手术方式
该方式适用于多种胆道梗阻情况,如:
1.晚期肿瘤(如胰头癌、胆管癌)的姑息治疗;
2.深度黄疸患者的术前准备;
3.急性胆道感染需紧急减压;
4.良性胆道狭窄或术后吻合口狭窄。
对于胃癌肝门部转移的特殊病例,超声还能实时评估肿瘤与胆管的侵犯关系,避免穿刺针误入癌灶导致出血或转移播散。术后引流的胆汁性状(如墨绿色粘稠液提示淤积时间长)也为判断解除梗阻程度提供了直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