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前任所长、我院院长周利群教授团队为来自郑州的60岁患者于先生(化名)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囊性肾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第二天即能下床活动,第四天便出院回家休养。
于先生在一次体检中,
发现左肾存在囊性占位。
起初以为仅是普通囊肿,
进一步完善检查后,
确诊为左肾囊性肾癌。
......
▲黄色标记为左肾肿瘤,完全呈“内生型”
虽然瘤体只有4cm,但生长于肾脏中央,与周围血管及集合系统关系密切,保肾难度极大,多家三甲医院均建议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于先生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内科疾病,面对未来健康的不确定性,于先生和家属有强烈的保肾愿望,怀着一线希望慕名找到我院院长周利群教授就诊。
周利群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结合他在外院的检查结果,根据已有资料仔细分析评估,表示保肾手术可以实现,建议他住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入院之后,于先生接受了更为详细全面的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囊肿与常见的实体肾癌不同,囊性肾癌因其独特的病理结构,肿瘤组织呈囊泡状,囊壁薄且内含肿瘤细胞。大部分肾癌瘤体呈“外生性”生长,使得保肾手术能够较为容易实现。
而本例患者肿瘤完全“埋藏”于肾脏内部,与肾脏的血管、肾盂等重要解剖结构紧密相邻,手术既要完整切除肿瘤,又要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肾脏组织和功能,手术难度较大。
泌尿外科团队经过反复研讨之后,决定应用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为于先生行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下囊性肾癌肾部分切除术。“此次手术的难度远超常规肾部分切除,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将肿物完整切除,由于囊性结构壁薄如蝉翼,术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囊肿破裂,癌细胞随液体外溢引发种植转移风险,且肿瘤位置紧邻肾脏核心血管及集合系统,既要彻底切除所有癌变囊壁,又要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肾组织及其关键血管,避免术后出血或漏尿,才能保证患者手术后有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考虑到患者的需求,为了他预后的生活质量,我们还要尽最大努力为他保住左肾,不能全部切除。”周利群教授说,“要达到两者兼顾,机器人辅助手术则是最佳的选择。”
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和上千例的机器人手术操作病例,周利群教授带领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启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
▲手术现场
术中,周利群教授充分发挥达·芬奇机器人优势,阻断肾动脉后,沿着肿瘤包膜,如同剥离蛋壳般完整切除囊性癌变组织,同时完美避开了重要血管和肾盂,保证囊壁的完整,规避囊液外渗造成肿瘤播散的风险。随后,采用环形缝合+对合缝合的方式,精准而快速地完成了创面的缝合,最大限度减少了肾脏缺血时间。
手术过程流畅精准,出血量极少,成功保留了患者宝贵的肾脏功能。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疼痛轻微,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病理检查切缘为阴性,达到根治效果。
囊性肾癌因其结构的特殊性,是肾部分切除术中公认的难点。手术机器人手术具有裸眼3D放大15倍手术视野的效果,机械臂手腕比人类的手动操作更加灵活,在消除无效颤抖的基础上,在狭小空间内实现能够更加精准、更加细致、更高质量地进行微创外科手术。
我院泌尿外科作为国家泌尿生殖系肿瘤河南分中心,有了达·芬奇机器人的助力,肿瘤切除更加精准,手术缝合更加得心应手,达到“去瘤”与“保肾”双目标,使患者能获得前沿医学技术带来的更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