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前方播报丨来自武汉战“疫”前线的日志(四)
作者:网站管理员来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0-02-18 21:33:20浏览:2980

队员  韩可

2020.2.18  武汉

音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iJD8MJgnn25PFMohQg_wg

  2月16日,我们河南首批医疗队接管了第三个病区,这个病区在12楼。我和我们10楼11楼的河大一附院的几个战友被调至12楼病房。今天是我们接管新病区后的第二班。

  由于是新病区,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面孔,为了尽快熟悉病人,队友们进入病区后尽快掌握每一个病人的情况,和新病区的工作流程,认真向每个病人介绍自己,讲解医学知识和治疗措施,病人们躺在床上认真的听着,我清晰地记得,他们有的焦虑,有的恐惧,当听完我们的讲解和治疗措施后,眼神里充满渴望和信任,不停地向我们说谢谢……其中有个病人,当我进入病房看她情况询问有没有什么不舒服,需要什么帮助,她看到我身上的名字、医院和“有事情找党员”几个字,笑着叫我的名字和医院的名字,然后说党真好,相信党。虽然是新病区、新病人,但我们很快就都熟悉了,并且关系也很融洽。每当给病人做完治疗时,他们都会说句谢谢,有的会竖起大拇指,有的双手合十真诚地表达感谢……感觉很温暖。

  我们有序地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个治疗。我相信,在这场疫情战中,病人的信任,我们的决心,让我们越战越勇,阳光总在风雨后,战胜疫情指日可待。

 

队员  晏卫丽

2020.2.18  武汉 

  转眼来武汉已经二十多天。相信很多前来支援的战友和我一样,都经历了从到达前的情绪万千,到身在疫区的早已平静、适应。从踏入武汉的第一脚起,我们已经和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我自己早已习惯,可亲人们还是“每日惦念”。无论是好友,还是家人,每天总要和我唠叨几句“要注意做好防护啊”才能放心。他们因为我来武汉而变得更加关心疫情的进展,除了每天为我加油打气,就是持续叮咛。 

  进入隔离病房以来,挑战不少,其中一个就是语言关。一些本地的大爷大妈不怎么会说普通话,有时需要猜测他们的需求。比如,27床的大叔说方言,每次听他说话,都需要我先猜,然后他再反馈,通过频繁的沟通我现在终于能听懂他说什么了。在我不是很懂的时候,27床的大叔能够耐心的听我猜,我很感谢他。还有19床的大叔,由于他一侧偏瘫再加上方言,我到现在能听懂的也就一小半,还好20床的阿姨能够帮我翻译。总之,我得再多听听武汉话,以便与病人交流,能像吃热干面一样无界限。 

  再者,就是身心的考验。进入病房以来,真的是哭过,笑过,怕过,无力过。记得我第一次上夜班,那天当值04:00-08:00。可能时间点的关系,不知道怎么了,慢慢的我整个人有种缺氧的感觉,迷迷糊糊的,整个人懵掉了,我自己还没有怎么感觉到,还是同事发现我不对劲,喊醒我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好没用。也就是从那次起,我开始注意自己的休息和饮食状况,为了坚决完成任务,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 

  曾有人问我,疫情过后有考虑过换个职业吗?我说,“不会”。这只是职业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深刻的体验罢了,并且能对疫区有所帮助,能挽救更多的病人也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神圣和光荣。 

  总之,相信人民的力量,相信明天的阳光。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队员  张晨

2020.2.18  武汉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24天,今天天气很好,下夜班后,我为了多晒会儿太阳,就扫了单车回宾馆,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消毒~

  一路上不停回想着这些日子里被患者认可的点点滴滴。之前7床的老奶奶,离不开高流量的吸氧,上厕所只能在床边,怕她坚持不住就守在她身旁,如厕结束后我要帮她擦,她摆摆手说,我是大便呀,你不要擦了吧?我说,我看到啦,不碍事的,你抬起来一点就行啦!住在隔壁床的两个阿姨都一个劲儿地说,他们这些护士都特别好,也不嫌脏,真是要好好谢谢的~

  我们上班的时候一个个都裹得很严实,为了方便认清,就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记得那天在病房,帮27床换尿垫,整理妥当要离开时,隐约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我还有些纳闷儿,这屋子里没有其他组员,谁会喊我……我扭过头,才发现是27床在喊我,我问他怎么啦?他说,谢谢张晨!我很感动,很温暖,同时,我也更深刻地意识到,防护服上的名字,不单单方便认清队员,也方便让患者能清楚地喊出你的名字,方便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这些温暖和睦的画面,无时无刻不在病区上演,有的病人为我们做翻译,有的病人帮隔壁按铃求助,有的病人要求热水只打半瓶,为的是不让我们提得太重……我们真心地付出,换来了暖心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