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医疗在线丨内镜下粘膜下肿物剥离术成功治疗胃底巨大间质瘤
作者:王航宇来源:消化内科二病区发布时间:2020-04-28 19:15:20浏览:6132

  近日,62岁的赵先生因为突发黑便、头晕乏力到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考虑为:胃底粘膜下隆起性病变伴有溃疡形成,而黑便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胃底的肿物破溃形成的。由于本身中度贫血,加之出血量大,因而赵先生会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赵先生平时身体很好,家里大小事务都由赵先生打理,突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里人都很紧张。在当地医院专家的推荐下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魏书堂看完患者的病历后,建议尝试内镜下胃底粘膜下肿物剥离手术。

  经过术前讨论,魏书堂手术组行超声胃镜检查后发现病变位于固有肌层,间质瘤可能性大,病变大小约3cm×4cm。由于胃底本身较薄,并且病变位置位于固有肌层,稍有不慎很有可能造成胃穿孔及大出血,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术中,在细致的分离了胃底粘膜层后,瘤体逐渐暴露出来,因为瘤体富含血供,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小心谨慎,经过一个小时的细致分离后,瘤体终于完整切除了。可是由于瘤体太大,无法通过贲门、食管,只能用圈套器在胃内把瘤体分成两半,再逐渐的从口中取出来,最后用钛夹将创面完整夹闭。手术过程顺利,没有大出血及穿孔的发生,赵先生的胃完整的保住了,患者及家属十分感激。

  魏书堂介绍,胃间质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是一种非上皮性肿瘤,也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可以向神经分化、平滑肌不定向分化,其生物学特性难以预测,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粘膜下肿瘤,多数良性,少数为恶性,多以贫血及出血为首发症状,以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发病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结肠、直肠、十二指肠发病较少,判断良恶性的指标包括肿瘤体积、细胞密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有无局部坏死及侵犯等,转移是诊断恶性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魏书堂提醒大家,年龄在40岁以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人及亲属有患胃癌的人都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年龄在45岁以上的正常人群需要做肠镜筛查,胃肠道肿瘤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