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名医话健康丨救命的“心脏起搏器”
作者:艾景雪 来源: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发布时间:2020-07-10 17:57:15 浏览:4029

  来自杞县的侯老太太,近3年来间断头晕、眼前发黑,但由于发作不频繁,没有引起老太太及家人的重视。近1周来,她这些症状发作次数较之前明显增多,每日发作3~5次,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且侯老太太头晕时自摸脉搏,经常好几秒摸不到自己的脉搏,很是担心,怕心脏突然“罢工”停跳,为此,老太太不敢独处,每天都愁眉不展……?

  6月底,侯老太太在家属带领下,来到我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门诊就诊,该科主任唐啟卫详细询问病史,考虑侯老太太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入院后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建议侯老太太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与家属沟通后,在唐啟卫的指导下,主治医师张海波、王亚丹在介入室成功为侯老太太完成局麻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心电监护及心电图显示患者起搏器工作良好,患者头晕、黑朦症状消失,左胸前的小伤口也愈合良好。侯老太太的脸上再次出现了笑容,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什么是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个非常小巧的植入体内的电子医疗设备。在功能上它像窦房结或房室结。它主要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什么情况适合植入起搏器?

  唐啟卫介绍,植入性心脏起搏器主要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症状。所谓“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指由于心率过慢导致心排出量下降,大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些列症状,如一过性晕厥、近似晕厥、头晕、黑朦等,长期的心动过缓也可引起全身症状,如乏力、运动耐量下降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

 

植入后需注意什么?

  出院后每天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自数脉搏一次并记录,若脉搏少于60次/分,或少于阈值5次/分钟,即视为异常,或出现心悸、黑朦、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诊。

  应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诊断卡,并注明姓名、地址、电话、起搏器型号、起搏频率、植入日期及联系医师电话等,遇到危急情况便于别人帮助。

  起搏器植入后,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术后两个月内应2~3周门诊随访一次,2~6个月内每月门诊随访一次,6~12个月,每三个月门诊随访一次,待接近起搏器限制年限时,随访时间要在医师指导下缩短。每年拍胸片1次,观察有无电极移位。

  如果术前没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术后可胜任一般的工作。使用打字机、电脑、电焊枪或操作汽车点火系统等不会影响及损坏心脏起搏器。此外,心脏起搏器一般不受家用电器干扰,如电烤箱、洗衣机等,但应避免接近强磁场和强电场,在使用电磁炉或老式微波炉时应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干扰心脏起搏器工作。

  据悉,该科室???成熟开展了心房、心室主动电极植入技术,与传统被动电极植入术相比,具有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电极不易脱位及穿孔,拔出电极时风险低等优势,更符合心脏自身生理性起搏,是目前成熟认可的技术。

  最后,唐啟卫再次提醒大家,如果反复出现头晕、黑朦、晕厥症状,要考虑到缓慢型心律失常长间歇可能,尽早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必要时行起搏器植入术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本期专家  

唐啟卫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心血管病分会、开封市心血管病分会及起搏电生理专业委员,河南省心脏康复医学常委。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难治性心衰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起搏器安装、电生理射频消融、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等方面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