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阿姨,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下面请您配合我的指令,做一下术中疼痛测试定位,如果疼痛减轻就伸一个手指头……”患者在手术中被叫醒,还完美配合医生做了一些指令……
是的,您没有听错,近日,我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陈勇、主治医师尚平平团队在全国率先为“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患者成功实施全麻气管插管下“术中唤醒”。“术中唤醒”技术的成功配合使该类手术一期完成了之前需要二期手术的操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费用;使被顽固病痛折磨多年的郭阿姨解除了痛苦,体现了我院多学科协作综合医疗(MDT)模式的优势。
什么是术中唤醒
术中唤醒,是指手术中让患者在沉睡和清醒的状态来回切换,而且在被唤醒时还要保证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唤醒麻醉技术的代表就是所谓的“AAA”技术(asleep-awake-asleep technique)。这种麻醉方法要求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静、镇痛程度能够耐受手术,又需要在麻醉与清醒过程中平稳过渡,还需要患者在指令测试和病灶切除过程中保持清醒、配合测试功能定位,更需要减轻或消除术中恶性刺激而无痛苦记忆。这就需要麻醉医师对镇静、镇痛等药物的精准控制以及手术全程的把控。可以说术中唤醒是非常考验麻醉医师功力的。
为什么要使用术中唤醒
术中唤醒最开始是用在诸如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也应用于功能区的脑肿瘤切除术,以及传导束定位及功能判断、难治性中枢性疼痛的手术治疗。其中像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可能难以彻底切除或手术会损害到大脑功能区,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后遗症,而且术后复发率高。在这种背景下,术中唤醒成为了该类手术的最佳方案。术中唤醒可以让医生根据患者的反应边评估边手术,帮助医生避开机体重要功能区,避免损伤患者神经功能。
神奇的全麻下术中唤醒
患者郭女士,78岁,由于糖尿病足并发症下肢疼痛严重,同时患有冠心病(放置支架2枚)、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脊髓电刺激术被誉为各类顽固性神经痛治疗的“终极武器”,在医学界也被称为“绿色治疗”,能够能解决郭女士被糖尿病足并发症双下肢疼痛冰凉折磨多年的难题。
术前医务部组织开展了全院多学科会诊,会议上强调指出准确放置脊髓电极的位置是手术的关键,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在电极植入到相应脊髓节段刺激过程中,患者处于完全清醒状态,并对指令(嘱其疼痛感觉或肢体温度感觉)反应自如,这对于常常与外科医师配合的麻醉医师是一个挑战。认识到唤醒麻醉的成功实施对于精确定位和手术成败至关重要,陈勇慎重考虑后,决定给患者实施“术中唤醒”麻醉。
尚平平术前认真访视患者,详细评估麻醉危险分级,让患者提前了解术中正确反应外科电极植入到相应脊髓节段刺激后的感觉,充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需要提供合适的镇静、镇痛深度,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同时避免麻醉药对脊髓电刺激器监测的干扰,保障患者能在清醒状态下配合完成指令测试;考虑到患者需要俯卧位下完成手术,所以术中唤醒时气道管理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经过充分的论证后,陈勇团队最终决定为患者进行能保证安全的气管插管术。
如何避免气管插管患者在唤醒过程中的“疼、躁、呛”的问题是唤醒成功与否的麻醉技术问题。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陈勇团队根据手术的不同阶段合理选择麻醉药物、精密调节麻醉药的剂量,实时与外科医生沟通手术进程,借助术中脑电监测(BIS)数值意义,减少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成功安全地实施了“术中唤醒”。
全麻下术中唤醒的优势
较早有人应用局麻使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行需要患者完美配合指令的手术,但对患者造成恐惧、镇痛不全及高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能被临床普遍接受。单纯静脉全麻虽能解决术中镇静问题,但不利于术中呼吸管理和手术安全,患者常常表现为通气不足、高碳酸血症和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该患者采用了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术中吸入麻醉维持,全程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术中唤醒时能完美配合外科医师指令,无呛咳、躁动,随后追加“失忆药”继续完成后续手术。术后第二天随访,郭阿姨对术中唤醒过程并无痛苦回忆。术后郭阿姨还开玩笑说:“全程无痛苦地实施了手术,术后我体内埋的这个带电‘止痛宝’,使糖尿病引起的像刀割般痛了多年的腿疼终于不疼了,也能感觉到自己脚的温度了,我重新扬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我院已应用“术中唤醒”技术成功开展了河南省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帕金森患者DBS术(脑起搏器植入术)、全麻下儿童斜视矫正术,治疗效果确切,患者非常满意。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作为河南省医学重点专科,将一直助力于外科系统的发展,成为全院推动“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