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人机”携手突破手术“禁区”,三台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生死时速”
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5-02-18 16:38:33浏览:94

近日,我院泌尿外科在院长周利群的带领下,为3位患者进行了机器人辅助手术,这场技术与生命的接力赛,标志着我院机器人辅助手术迈入精准化、智能化新阶段。

 

 

病例一

毫厘之争:15分钟抢通“肾脏命门”

患者为34岁青年女性,在体检时发现左肾占位,行增强CT检查见:左肾团块状不均匀强化,大小约为2.8cm×3.0cm,诊断为左肾肿瘤。术前,周利群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评估,根据疾病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周利群团队为其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凭借术前三维建模与认知融合,对肿瘤位置精确定位,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高清、三维的手术视野,以及机械臂的灵活性和精准度,肾动脉阻断时间仅15分钟。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行动,目前已痊愈出院。

 

 

病例二

海里捞针:“绣花功夫”切除“小炸弹”

患者为45岁中年男性,3年前曾因左肾下极肿瘤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半年前复查时发现左肾上极又有肿瘤复发,大小约0.7cm×0.8cm,仅有不到半个指甲盖大小。患者到北京及当地多家医院寻求治疗,都认为应再次手术,但由于二次手术难度过大,均未对其进行手术。最终患者慕名来我院院长周利群门诊就诊。周利群接诊患者后,仔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决定利用手术机器人对该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二次肾部分切除术。

 

术中,发现患者肾周粘连严重游离困难,并由于肿瘤较小难以寻找,但周利群凭借丰富的经验,熟练操控手术机器人,婉如抽丝般剥离肾周脂肪,最终成功找到肿瘤并完整切除。由于肿瘤体积较小,切除和缝合时间控制较短,术中甚至没有阻断肾动脉,最终行完全无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肾功能,目前已痊愈出院。

 

病例三

功能保卫:0.1mm级神经精准留存

患者为67岁老年男性,体检时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时发现结果参数升高,在当地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前列腺癌。周利群团队为其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保留性神经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ARP),在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精准识别0.1mm级神经血管束,完成尿道-膀胱“钟表式”吻合。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前列腺腺泡癌。患者术后第1天即下地活动,目前已痊愈出院。

 

周利群介绍,泌尿系统作为人体关键的排泄系统,承载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然而,正因为其重要性,当泌尿系统出现肿瘤时,往往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泌尿肿瘤早期隐匿性强、症状不明显,常常被称为“隐形威胁”。因此建议:

1.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1次泌尿系超声检查,50岁以上男性加做PSA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病变,提高治愈率。

2.如果出现无痛血尿、腰部隐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

 

从开腹手术到“钥匙孔”式微创手术,从腹腔镜手术到机器人手术,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医者仁心。我院以科技创新为笔,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目前已为多例患者行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提高了患者的愈后效果和生活质量。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扩大手术机器人在泌尿外科、胸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等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