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战“疫”中的坚守与奉献丨武汉拾忆(七)
作者:网站管理员来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0-04-08 19:20:01浏览:2818

  白衣执甲,逆向而行!经过60天的日夜奋战,我院援鄂医疗队员圆满完成任务,于3月26日平安凯旋,令全院职工欢欣鼓舞。而作为援鄂队员,他们更是百感交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队员程崇勇、王晶晶、张贞,了解他们的武汉抗疫故事!

 

/程崇勇/ 

医者仁心,你若生还,我便无憾

  1月26日,大年初二,作为河南首批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队员,我心怀“你若生还,我便无憾”的誓言,踏上了去武汉的列车。

  刚到武汉四院,我便感觉到了病人对我们殷切的眼神,他们把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我们这些医护人员身上。我清楚的记得,我们刚接管武汉四院不到3小时病人就住满了,我接诊的病人中有一位何叔叔,他是我们病区住院时间最长的病人,刚进院时他是坐着轮椅推进来的,当时情况很危急,脸色发紫,口唇发绀,是缺氧严重的病人,我立即给予他面罩吸氧和保护呼吸道等治疗,但氧饱和一直在70~80%之间徘徊,情况令人担心。我反复调整吸氧浓度,并吸痰,但作用甚微。这是新冠肺炎的一个特征性的改变:由于肺部受累,即使用上呼吸机通气治疗,有时候也很难把足够的氧气送入病人体内。此时何叔叔情绪很差,失魂落魄,求生的欲望极低。看到何叔叔这样,我也倍受煎熬,一遍遍耐心疏导他,劝他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负担,要积极面对,一起努力才能打败病魔。经过心里疏导何叔叔树立了生的希望,开始积极配合,我们及时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等治疗,指脉氧较前改善,病情好转,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此时何叔叔又有了新的烦恼,出院后留下后遗症会不会连累家人,担心家里人也被感染,我就不停给他讲这个疾病的详细情况,并且联系他的家人,指导何叔叔家人怎样预防新冠肺炎感染以及居家隔离的一些注意事项;何叔叔这才放下心来,激动地说“小程,谢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不管我今后情况怎样,我将会一直感谢你,感谢你们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谢你们河南医疗队为我们武汉人民的辛苦付出,我一定会积极配合治疗的”。经过反复调整治疗方案,何叔叔的病情逐渐好转,肺部炎症逐渐吸收并顺利康复出院。

  经过两个月的抗疫奋斗,像何叔叔这样的危重症病人陆续出院,3月20日病区全部清零,并收到了何叔叔的锦旗,这不仅仅意味着病人对医者的感激和敬重,也是对我们抗疫工作努力付出的认可,更是我们医疗队持续敬佑生命,呵护健康的无限动力。

 

/王晶晶/ 

 我们与你们同在

  抗击新冠肺炎,武汉支援整整60天,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人生中一种无形的财富,感恩遇到的一切。

  永远不会忘记第一个夜班,面对陌生的环境、无助的病人、未知的新冠肺炎病毒,大家的内心还都很忐忑……接上级要求,为了快速协助新冠肺炎的诊断,夜班的我们要给23个病人抽血。两个护士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有很多雾气的护目镜,戴着因型号不合适已使双手麻木的乳胶手套……为了保证防护服的持续密闭性,我们略保身体僵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抽血完毕衣衫已全湿透,豆大的汗水顺着额头滴了下来,持续的弯腰更是让人腰酸背疼。我们的队员都很棒,每一个都是一针见血,特别的有成就感。一直担心我们的张卫青老师,在看到摆的满满的血标本时,在背后轻轻地拍了拍我,面带微笑给我竖起一个大拇指,这是对我们团队的肯定,更是对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肯定。

  感恩相遇,河南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37名的队友们聚到在一起就是缘分,从相遇、相知到相互支持,我们是过命的战友,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感谢王耀平处长给我思路上的转变,朱声永处长促使我的政治觉悟上有一个质的提升。战时状态,一件我们认为很小的事情,在领导的眼里就已经是很重要的事情,特别感谢朱处长和两位老师给予我工作中的指导和教诲,你们用最质朴的的语言让我懂得最深刻的道理,你们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点一滴,只为保证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谢谢你们!

  感谢我的战友们,听到的最心动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差一点进去救你……明明和阿晨妹妹进隔离病区看到我就来了这么一句,后来才知道,快下班了我去给病人发口服药顺便多聊了几句,她们在外边推测我出来的时间,该出来却没有出来,在外边喊也没人答应,猜测是低血糖了?这个点也不该低血糖啊……再后来就是我们的昊泽帅哥一个个病房地找我,到最后一个病房才发现了正在和病人谈话的我。出来的时候卫丽妹妹说了同样的话,虽然很内疚但心里已乐开了花,我们真的已成了彼此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感谢武汉的政府、人民、爱心人士为我们做的一切,感谢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对我们工作的认可,那一个个暖心的保护我们的小动作,那一句句真挚的感谢的话语,那一封封特殊的感谢信……我们收治的病人中,44床的老奶奶最让我挂念。老奶奶已是94岁高龄,总爱拉着我的手说话。有一次,说着说着哭得像孩子一样,原来是想女儿了。由于没有手机,我通过四院的护士长联系到她的女儿,科室的座机就成了她们唯一沟通的桥梁,老奶奶在护士站旁边焦急等电话的情景让我终生难忘。老奶奶临出院前,问我什么时候走?我说,我们河南医疗队有部分小伙伴已经到家了,我们会听组织安排。她听了很着急,说想写一封感谢信,但手抖不能执笔。让我代她写。我说那可不行,我们要实事求是。她说:“不管说多好,都表达不出你们的好……”我找来了笔和纸,老奶奶越说越激动。她说:“我生活不能自理,隔离治疗不能请人照顾,一切护理工作都落在你们的身上。睡久了背会痒,你们给我捶背、擦洗,把儿女的事情都做了。感谢你们对我的好……”我会珍藏这封特殊的感谢信。老奶奶,我们都要好好的。

  援鄂期间家人的默默付出让我一再感动,尤其是我最爱的婆婆,来武汉时崴着的脚还肿得像个大面包,却没有一句怨言,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嘱咐我注意安全,更是承担起了照顾年幼儿女的重任……感谢我的老公,在特殊时期,无私的支持体谅我的工作,让我免去太多牵挂和后顾之忧。你不仅要一线执勤,还要照顾老人和儿女,知道你很累、压力很大、很辛苦,但是你从未向我诉说,只是一个人独自承受,你对家里的付出我一直都懂。感谢爸爸妈妈和最爱的亲人们,不在一线却比在一线还紧张,无时无刻牵挂我的安全,在我本该尽孝的年龄却一再让你们为我担惊受怕,你们对我的好我都放在了心里,隔离结束后我会加倍地爱你们,你们是我今生的幸运,是我最重要的人!

  感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一个都不少地回来了。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和对我们家庭的关心。正如我们赴鄂满月时,医院倾心创做的Mv“脉搏”所唱:为了人民幸福的脉搏,风雨兼程算什么;为了祖国神圣的脉搏,生离死别又如何?我们与你们同在……

 

/张贞/ 

 疫情严峻  大爱无疆

  新冠病毒肆虐,武汉疫情十分严峻,我和25名同事坐上了援鄂抗疫的列车,列车满载着爱与希望向南疾驰,听不到列车风驰电挚的呼啸声,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女儿喊没有看到我背影的声音和幼子熟睡时的身躯,心里满是挣扎、煎熬、泪水......

  但我义无反顾,我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半点儿的迟疑,我第一时间报名请战。我是医务工作者,是共产党员,是呼吸内科护士长,疫情当前,困难当头,我必须冲锋在前,家人有几分忧虑,领导也担心我孩子太小,诚心劝阻,但我深知在天灾疫情面前,大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生死与共,救人即救己,战疫无退路。这是一场人类命运的自卫战,必须人人参与,谁也不能袖手旁观,???务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应当冲锋在前。

  经过简短的培训,我们对防控有了了解。为了工作时方便安全,女生剪掉了自己的秀发,男生理掉了自己帅气的发型,我的头发平生第一次剪得这么短,我成了一个“假小子”,我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我就要上战场了,针管、血压计、体温计等医疗器械成了我的武器,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心中激荡着出征将士赴敌时生死不顾的壮志豪情。

  进入病房我们相视而笑,这笑容没有丝毫的戏谑,洋溢的是神圣和自豪,没有儿女情长,是充塞天地之间的英雄豪气,我们是一群新时代的花木兰,我们用一首小诗吐漏心声:

红颜削发新冠愁

白衣天使意风流

疫情不解不卸甲

甘以青春写春歌

  从大年初二到武汉,我们在隔离病区整整奋斗了60天,刚进病房的时候,给病人做治疗,他们主动带上口罩把脸偏向一侧,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我们,那些有基础病的新冠肺炎病人:有脑血管后遗症的、耳背的、记忆力减退的等,身边没有家属,情绪低落,有时脾气暴躁,给他们喂饭喂药都十分困难,我们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安慰开导鼓励他们,用暖心话、贴心话温暖他们,把饭喂到嘴里,把药放到口里,把水送到嘴边,给他们换尿不湿,倒大小便,定时给他们翻身。记忆最深刻的是刘春晓给18床的病人喂饭,他吞咽困难,吃饭慢,喂饭站久了,汗水打湿了整个后背,她没有催促,整整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用行动让老人感受到了温暖,他的情绪逐渐得到缓解,信心慢慢增加,我们常看到老人满眼泪花,点头示谢。每当看到病人康复病愈出院,我们的自豪与幸福悠然而生,浑身的劳困烟消云散,我们用行动践行了我们写在防护服上的话:“我是党员,有事你说话。”

  我是护士长,又是党员,进攻时,身先士卒,撤退时,留己断后,我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要求自己上班时第一个进病房,下班时最后一个出病房,我从战友那里获得了支持和力量,也让他们从我这里感受到信心和勇气。我们互诉心声,互相安慰,互吐真情,并肩作战。工作时,因层层防护,互相“不识庐山真面目”,然而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轻轻的触碰,一个浅浅的点头,这样无声的语言,就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同生死,共患难的并肩作战,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战斗的情谊,比什么都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