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战
2020年大年初一晚上11点多,接到医院办公室主任的电话,立即到医院开紧急会议。我立刻意识到,一定是医院要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因为之前看新闻,武汉疫情已十分严峻。
打车去医院的路上,心里也有所犹豫。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物,不确定的前方,不确定的防护条件,直接面对还是退缩?退缩的念头也就是一闪而过。不能退缩,职责所在,一定要勇往直前,不能有丝毫犹豫。作为一名重症医生,我也许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出征
到了医院,所有的院领导都在,果然在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我毫不犹豫报了名,第二天下午就到了武汉。到武汉后,收到大量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关心和问候,很感动,也感叹信息传播得真快。
1月30日:投入战斗
经过短暂培训,很快就进入病区一线。我们河南队135名医护人员,另有两名带队人员,接管了两个病区,60多张病床,我和郭俊华主任各带一个小组,和其他医院医护人员一起分别管理一个病区。
本文作者
作为一个病区的组长,如何使自己的团队零感染是我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防控一定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反复训练队员穿防护衣。另外,手、头发、眼睛、鼻子、口腔、耳朵、颜面都是重点防护部位,必须仔细清洗。不要触碰、擦搓,出门戴口罩,不集体聚会等。
第一个班还是比较忙乱的,因为工作环境不熟悉,流程不熟悉,加上带有恐惧心理,因为培训时提到,有些病人可能会情绪崩溃,攻击医护人员。正好此时,微信朋友圈在传一位患者家属扯破医生防护服,抓破医生皮肤,导致该医生发热的事情,此事就发生在我们援助的医院,就在我们工作的楼上。
我们看病人及治疗时,都是两个人一起去的。另外,连续工作四到五个小时,穿上防护服一点也不透气,身上总是湿漉漉的,口罩密封得很严密,感觉非常闷,处于轻度缺氧状态,中间不能喝水、上厕所。一个班儿下来,快要虚脱了一样。但我们很快规范了流程,进行了分工,克服了心理恐惧。查看患者、量体温、血氧饱和度、采咽拭子、外出检查CT、治疗等,工作逐渐顺畅起来。
2月3日:愿他们早日康复
我们管理的患者大部分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都有焦虑恐慌和对未知的惧怕。8床是一个29岁的小伙儿,是和朋友聚会时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对病情充满了恐惧,对前途充满了迷茫。我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医师,但处处给他以关爱,时时展示我们的信心。逐渐地,他摆脱了恐惧,建立了信心,还和我们的曹昊泽护士加了微信好友。相信他很快就会康复。
另外,大部分患者都存在饮食差的情况,没有食欲,吃不下饭。7床是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这几天下来吃饭很少,抵抗力很差,身上没有劲儿。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让患者试着少量多餐,并给医院反映,增加一部分汤类食物给患者喂饭等,外加促进饮食的药物,很快便使得这位患者的饮食量有所增加。
2月5日:累,但仍然信心坚定
今天下午下班后,也许是太累,洗澡后躺在床上睡着了。睡醒后,感觉身上发冷,头昏昏沉沉的。吃过晚饭后感觉好了些,和寻常一样了。这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以其中的一句话自勉吧:“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
(杨超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部主任,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批驰援武汉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医师组长;整理:赵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