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汴梁晚报》夏去秋来,高血压患者迎来“大考”
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源:汴梁晚报发布时间:2020-08-20 10:58:02浏览:4244

  近日,58岁的李先生在晨起时突然感觉左侧上下肢肌无力、麻木加重、行走困难,家人立即带他到河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就诊。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血压180/100mmHg,左侧上下肢肌力Ⅱ级,急性脑梗死。该科主任滕伟了解到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间断口服降压药,夏天因血压正常自己停服降压药,已经有4个月未测过血压,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脑梗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先生恢复良好,血压稳定,现已康复出院。

  滕伟介绍说,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很多人夏天血压控制得很好,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不用吃药就能保持血压稳定,但一到秋季血压就频频升高,从而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那么,立秋后,高血压患者为何会高发心脑血管疾病呢?滕伟解释说,这是因为立秋后昼夜温差大,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导致脑卒中。同时,立秋后气候干燥,冷空气频频入侵,气温多波动,早晚温差较大,身体缺乏水分会使人体内血液变得黏稠,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滕伟建议,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坚持服药,不要自行减药、停药;降压治疗必须掌握持续平稳的原则;主动测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高血压患者立秋后要注意什么呢?专家提醒,高血压本身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但血压升高导致身体其他脏器受损后可能会出现如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胸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所以,他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夏去秋来之际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药“听医生的话”。夏秋交替之际温差加大,血压随之波动,此时应及时根据医师的建议调整降压药的使用情况,而不能擅自加药、减药及停药。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加强与医生的联系,多和主治医生沟通自己血压的变化情况,方便及时调整用药,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类似李先生的情况。

  2.要注意保暖,适当添衣。立秋后气温降低,高血压患者又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本就较差。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天凉时最好及时加一件长袖薄衣。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要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对降低血压有很好的效果。立秋后早晚比较凉,锻炼时间不宜过长,过量剧烈活动对高血压患者十分不利。在血压不平稳的情况下,不合适的锻炼方式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运动形式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爱好灵活选择,如步行、快走、打太极拳等,但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4.调节饮食。饮食清淡少盐,可适当多吃一些润燥、降压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海带、胡萝卜、西红柿、茄子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离子对血压升高的作用。切勿吃得过腻、过饱,平时注意多喝水。

  5.补充充足的水分。在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至少补充1500ml水。许多代谢产物要通过水才能经肠道和肾脏排出体外,这有利于血压的控制,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6.调节情绪、保证睡眠。情绪的波动会引起血压波动,一些不良的情绪会通过增加有关激素的分泌,促使小动脉痉挛收缩而使血压产生波动甚至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要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少生气,避免产生过激的情绪,防止血压波动。此外,保证充足及高质量的睡眠也有助于控制血压。

  滕伟提醒大家,立秋后早晚温差较大,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天气一冷一热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加大,所以要特别关注自身血压变化情况,从各个方面及时调整和控制血压。如出现血压异常情况,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