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负笈羊城 博学审问——肺移植团队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心得
作者:张倩倩 来源:院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09 11:07:53 浏览:3737

  2022年8月6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批6个专业10人团队赴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式整建制式学习肺移植专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感悟~

 

副院长  郑先杰

▲参与供体肺修剪(图一)

与山西白求恩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上海肺科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肺移植科的负责人的合影(图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移植科,在硬件方面,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程度很高;在软件方面,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尤其是其先进的管理理念、超强的执行力、主动工作的意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该院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坚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在器官移植方面,尤其是肺移植、心肺联合移植的数量及患者术后生存率方面位居全国前列。个人通过这次专业进修,学到了肺移植患者的手术前评估、手术的基本操作技巧、术后的外科管理、基本的抗排斥药物应用,供体肺的获取及修剪工作步骤技巧(图一)、其他胸科疑难手术的处理。通过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结交了肺移植及胸外科领域的专家和朋友(图二)。归院后,我们将在团队建设、平台搭建、资质申请等多方发力,推动两院技术、经验的交流互助,推动医院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病区主任  宋志明

▲接诊心肺联合移植术前评估患者

  作为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项目(第一批)的“队长”,能为大家服务,我倍感荣幸和压力。前期我负责收集汇总进修材料,办理医院进修手续,积极与对方教学管理部门沟通协调进修事宜。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在郑先杰副院长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团结互助、主动学习求教、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探讨学习规划,进修学习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团队中的每位同事也都多次得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导和带教老师的认可和肯定,彰显了河大一附院人良好的精神面貌。非常感谢医院选派我们进修学习器官移植业务,感受到了医院的高瞻远瞩和超前谋划,每位同事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以后的进修学习中,我们会更加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地汲取肺移植相关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辜负医院的期望,期待能为医院新业务的顺利开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  陈勇

  肺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是所有手术麻醉管理中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手术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呼吸循环的稳定,而肺移植手术过程中,呼吸和循环都极不稳定,非常考验一名麻醉医生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操作能力,一台肺移植手术一般都会安排三名麻醉医生,经历8~10个小时。遇到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再植入ECMO或者心肺复苏,甚至两个小时内都开始不了手术。有人经常把麻醉的开始比喻成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肺移植的手术麻醉就像飞机在暴风雨中起飞,在对流层中飞行,整个飞行过程中颠簸不断。需要做肺移植手术的患者呼吸功能往往比较差,需要麻醉医生不停地跟手术医生沟通交流、判断和处理,出现情况了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去发现、分析做出判断,进行处理。一台移植手术下来,很多医生累得瘫坐在凳子上起不来。不过看到我们从死神手中抢过来的一个又一个生命,心中的自豪感和崇高感悠然而生。想到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来我们医院能开展这种高技术难度的手术,还是满怀期望的。在这里感谢我们医院高瞻远睹和时常给我们的慰问、鼓励和鞭策,我们会更加努力!

 

重症医学部副主任医师  高海波

  器官移植被誉为医学的“宝塔尖”,能给器官衰竭的患者第二次生命。但移植术后的患者经过手术、麻醉的打击,还需要面临感染、排斥等关卡,风险极高。新器官需要严密的监测和保护。而高级生命支持的应用,数百项在随时变化的指标,都需要重症医生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才能够保证患者平稳度过器官移植手术的“鬼门关”。学习的这段时间,除了熟练掌握了ECMO这一救命“神器”,更多的是对重症患者病理生理学变化的深入理解,以及临床思维模式的转变,我有信心为今后我院开展肺移植术保驾护航。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荟苹

  肺移植,如“皇冠上的宝石”一样存在的医疗技术,它给绝望中的终末期肺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是一个可以亲耳倾听钟南山院士授业解惑的医学殿堂。两个多月前非常幸运有机会来到这里学习肺移植手术前后的内科管理。感染与排斥、出血与血栓、水肿与痰堵、补液与利尿……每个患者的治疗就像走在钢丝上一样,努力维持着体内的诸多平衡,但又瞬息万变。在这里学习,接触的是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医学知识、缜密的临床思维,未来我会用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于家乡人民。

 

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  尹晓翔

  在这三个月的进修中,我发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诊疗的疾病种类特别多、特别全,各种各样的疾病都能遇到,呼吸系统疾病更甚。肺移植的术前术后及出院以后的复查影像资料非常全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学到很多知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提高得很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体学习氛围浓厚,医生、技师、护士都在积极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最新的专业进展、英文论文的研读、科研思维的培养、论文的书写。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让学生规范学习,合理安排工作量,让学生快速健康成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士长  张贞

  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下,有幸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这让我对肺康复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在我的意识里,肺康复团队是由呼吸科医生、呼吸专科护士、呼吸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组成的“庞大”的队伍。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的是专职的肺康复护理团队。她们有着丰富的肺康复专业知识、熟练的肺康复技术。不厌其烦地给患者讲解、示范,让我深深的佩服和感动。她们积极主动为患者解决问题的态度、加班加点寻找为患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会以她们为榜样,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服务患者,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胸外科主管护师  陈志宁

  转眼间进修学习时间近半,经历了最初因环境陌生带来的仿徨,此刻的我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这次的学习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从刚开始的听、看、感受,到现在的独立的操作及评估患者,对于肺康复的学习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肺康复不是简洁的呼吸锻炼,也不是患者的后期治疗,而是在具体的患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的一套多学科合作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运动锻炼、教育和行为转变,肺康复的护理贯穿治疗的全过程,虽然肺康复不能对疾病本身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可以更快地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护师  郭清洁

  有幸被医院选派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学习肺移植护理,除了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包含了领导的信任和希望,我将抓好这难得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在这里,我了解到肺移植可以让内科治疗无效的终末期慢性肺疾病的患者延长生命,有的患者术后还可恢复正常生活,掌握这项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学习期间还响应广医号召,积极参加支援核酸检测采样任务,每到一个地方,都能领略到不同的风景,还有幸见到了我们的钟南山院士,非常开心和激动,相信一切都会恢复以前的宁静!

 

重症医学部护师  韩可

  我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认真学习肺移植知识,对肺移植重症患者术后护理有了更多的认知,工作中积极参加学习培训CRRT的操作与治疗,现在我已能够独立上机,对实践操作已经有所掌握。我也积极学习ECMO知识,参加科室ECMO的相关培训,学习对移植患者相关的各种操作技术,以及到手术室转移肺移植术后患者至ICU过程中的交接工作,观察事项,术后护理要点、重点、细节,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