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汴梁晚报》用爱照亮记忆归途
作者: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5-03-31 09:42:04浏览:62

全媒体记者 许湘兵       

实习生  徐瑞泽       

 在时光的长河中,记忆如同繁星,照亮我们的人生轨迹。然而,对于认知障碍患者而言,这些星辰正一颗颗黯淡。他们需要从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照护,以尽可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近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了这样一件暖心事。 

据悉,年近八旬的何女士正深受帕金森综合征与认知障碍的困扰。在河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的病房走廊上,护士长郑霞遇见了攥着助行器的何女士,她双腿颤抖,每挪动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何女士的儿媳在一旁搀扶着她练习走路,而她的目光却始终空洞地望向远方,仿佛在迷雾中寻找早已模糊的记忆。 

何女士的儿媳轻声解释:“我妈这次住院是因为帕金森综合征导致双下肢无力。”话音未落,何女士却执意要自己诉说,她提及自己多年前被狗追摔伤导致骨折的经历,还指着左手腕上的疤痕给郑霞看。家人想纠正这与住院无关,却被她着急地挥手打断,那股执拗劲儿宛如孩童。结合何女士的病史和她的答非所问,郑霞猜测她可能伴有认知障碍。因为认知障碍患者常表现出近期记忆力下降、性格偏执、多疑等症状。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郑霞向何女士进行自我介绍,并引导她重复自己的名字。然而,何女士的眼神依旧茫然,显然已经忘记了郑霞的问题。接着,郑霞对她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定向力的简单测试,发现她的回答错漏百出。尽管如此,郑霞并未放弃,她一遍遍地告诉何女士自己的名字,并引导何女士重复。经过多次反复后,何女士终于磕磕绊绊地说出了郑霞的名字。郑霞满心欢喜,与何女士约定第二天再考她。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郑霞立刻找到管床医生刘盼盼了解何女士的病情。果然,患者已确诊认知障碍,目前正在服用药物治疗以延缓病情发展。 

次日清晨,当郑霞巡视到何女士的病房时,何女士热情地跟她打招呼。但当郑霞询问自己的名字时,她却又忘记了。何女士的儿媳解释说,昨天下午她还能准确说出郑霞的名字,但今早又忘了。郑霞没有气馁,再次与何女士约定继续这场“记忆游戏”。 

为了更好地照顾何女士,何女士的儿媳向郑霞请教认知康复训练的实用技巧。郑霞建议,在房间显眼处放置一个带指针的钟表,方便患者随时感知时间;准备一些益智玩具,激发患者大脑活力;多进行读书训练,锻炼患者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穿脱衣服时,让患者遵循固定顺序等。 

到了第三天早上,郑霞带来两本色彩鲜艳的绘本,陪何女士一起阅读。虽然读得吃力,但何女士的眼中却闪烁着久违的光芒。有趣的是,她似乎格外喜欢和郑霞一起阅读。郑霞向何女士的儿媳解释了认知障碍患者的性格变化,何女士的儿媳频频点头,感慨这些变化在何女士身上都有体现。从何女士儿媳的眼中,郑霞看到了更多的理解与包容,那是家人对患者最深沉的爱。 

在何女士住院期间,除了每天的常规治疗外,郑霞都坚持每天和何女士一起阅读,与家属一起陪何女士回忆往事。经过不懈努力,何女士终于能记住郑霞的名字了。每当听到有人喊郑霞的名字时,何女士总会瞅向门外,期待郑霞的出现。 

有一天,何女士突然清晰地喊出了郑霞的名字。郑霞说:“在神经内科,每个名词都是唤醒记忆的‘咒语’。”几天后,郑霞收到了何女士的儿媳发来的视频,包括何女士读书、在其儿媳陪伴下玩益智玩具及数字游戏练习的场景。当何女士家属得知科室正筹备为认知障碍患者募捐书籍时,热心地表示要回家挑选适合的绘本进行捐赠。 

在神经内科工作的这些年,郑霞见过太多被病痛侵蚀的记忆。有人忘记至亲的模样,却记得女儿出嫁那天的栀子花香;有人认不出回家的路,却能在钢琴前弹出完整的《致爱丽丝》。或许,对抗遗忘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他们重新收集这些记忆的碎片,用爱照亮记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