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消化病科内镜团队巧施妙手,运用双气囊小肠镜技术成功从一男子小肠内取出3.5cm的锋利刀片,为其解除了生命危险。双气囊小肠镜的开展,填补了豫东地区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院消化内镜技术又上新台阶。
时间回到那一天上午10点,副主任医师闫春晓正在内镜中心忙碌着,突然接到在门诊坐诊的副主任医师谭莉霞的电话:“门诊接诊了一位吞服刀片的急诊患者。”
闫春晓详细了解了患者的情况,患者当日清晨空腹吞服了一枚刀片,被家属发现后急来我院就诊。鉴于患者情况紧急,医院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为其行腹部CT检查提示:十二指肠升部近屈氏韧带处有金属异物。家属表示患者吞服的刀片较为锋利,急迫要求尽快并尽可能采取微创的方式取出患者肠内的刀片。
考虑到患者情况紧急,刀片在小肠,随时可能发生刀片划伤消化道引起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情况,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需要应用小肠镜技术来取出异物,否则患者可能要面临外科手术。闫春晓为患者紧急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后建议急诊行小肠镜下异物取出术。
在韩大正教授和科室主任杨文义的指导下,闫春晓和护士张静协助操作双气囊小肠镜,在空肠中下段发现了刀片样异物,借助透明帽的保护,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成功取出一枚长约3.5cm的锋利刀片,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发生明显消化道出血及划伤。
闫春晓介绍,我们平时所说的肠镜检查指的是结肠镜检查,而结肠镜对小肠病变鞭长莫及,小肠镜检查主要是针对小肠病变,镜身较结肠镜更细、更长、更软,在外套管及气囊辅助下可以向小肠内走的更深远。
有人会问诊断小肠疾病也可以做小肠CT成像,如果CT检查不清楚,胶囊内镜检查也可以直接观察小肠病变进行诊断,为什么还需要做小肠镜呢?
闫春晓说,因为小肠镜可以使小肠病变更加清晰、可视,比胶囊内镜操控性更好,可以观察得更加全面、仔细,还可以对病变进行精准活检送病理检查。另外,小肠镜检查在进行疾病诊断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而且具有可重复性,避免了短肠综合征的风险。据相关研究提示,双气囊小肠镜比单气囊小肠镜具有插镜更深、对接成功率更高的优势。
小肠镜诊治技术的适应症包括:
1.潜在小肠出血(及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2.疑似克罗恩病;
3.不明原因腹泻或蛋白丢失;
4.疑似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
5.疑似小肠肿瘤或增殖性病变;
6.不明原因小肠梗阻;
7.外科肠道手术后异常情况(如出血、梗阻等);
8.临床相关检查提示小肠存在器质性病变可能;
9.已确诊的小肠病变(如克罗恩病、息肉、血管畸形等)治疗后复查;
10.小肠疾病的治疗: 如小肠息肉切除术、小肠异物(如胶囊内镜等)取出术、小肠血管病变治疗术、小肠狭窄扩张术等;
11.困难结肠镜无法完成的全结肠检查;
12.手术后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常导致十二指肠镜无法完成的ERCP。
杨文义提醒,消化道异物为内镜中心常见急诊情况,尤其是鱼刺、枣核、骨头、金属物品等尖锐的物体,随时可能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和严重感染,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急诊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切勿擅自操作或延误就诊而发生危及生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