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健康过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何预防?
作者:徐娜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3-12-30 09:28:02 浏览:21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相关联的有气流受限的疾病,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估算我国患者数近1亿[1]。慢阻肺是中国第3大致死原因,年龄标化的死亡率为60.4/10万人。在中国,慢阻肺死亡负担已超过癌症上升至第三位[2~4]。每年死亡128万人,平均每分钟死亡2.5人[5]。

慢阻肺的早期症状隐匿,代偿功能强大,通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慢阻肺疾病病因常见于气道长期受不良刺激,如吸烟、大气污染、有害气体和寒冷空气等。反复呼吸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引起的气管炎、肺炎等,以及过敏因素如支气管哮喘等也是慢阻肺的重要原因。

而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病因,且该疾病造成的肺功能损害是不可逆性的,根治困难,主要治疗手段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避免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主要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解除气道痉挛、吸氧化痰等对症治疗;缓解期避免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源及刺激性气体。

国内外学者认为,慢阻肺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与营养状况,特别是与气道的营养不良密切相关。所以病人可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保健,提高机体素质,改善气道营养,促进慢阻肺的可逆变化,有助于病情好转和康复。秋冬季注射流感及肺炎疫苗也是预防慢阻肺加重的有效措施之一。

慢阻肺如何防治?

1.坚持运动

不少慢阻肺患者天气一冷便缩在屋里“猫冬”,不敢出门活动。事实上适度的户外运动有益无害。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中老年身体状况较好的也可爬山游泳等。同时要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之以恒,运动后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度

2.生活作息

劳力过度、劳心过度、大量吸烟等均可损及身心健康,伤害呼吸系统,引发慢阻肺。所以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千万不要干力所不及的劳动,有心慌气短者更应掌握好自己的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3.必须戒烟

戒烟是慢阻肺患者防范发作的必然选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戒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

4.防范上呼吸道感染

(1)防范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易引起慢阻肺急性发作。

(2)慢阻肺患者多体弱抵抗力低,稍受寒冷刺激,上呼吸道黏膜血管产生反射性收缩,气道缺血,抵抗力下降。

(3)存在于上呼吸道黏膜的细菌或病毒便会乘机侵入黏膜上皮细胞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者可引发肺部感染,使病情恶化。

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天和早春,要注意防止受凉,寒冷天气更要防寒保暖。在雨雪霏霏或多雾的天气,不要外出,可在室内活动。在冬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减少感染机会。室内要保持一定温湿度,这样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尽快请医生治疗,控制消除感染。

5.有痰尽量咳出来

增加空气振动力量的同时,让患者自动咳嗽,或在患者用力咳嗽时双手用力压迫下胸部或上腹部以增加膈肌的跳弹力量。促使痰咳出,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保证老年患者进行正常呼吸。

6.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

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是慢阻肺患者自我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合理调配好膳食,让病人吃好,是保证身体需求的重要任务。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比例要适当增加。对食欲不好、消化吸收差的病人,必要时可静脉输入脂肪乳、多种氨基酸等。摄入营养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脂肪35%,蛋白质15%。以体重为65公斤的男性慢阻肺患者为例,每天可给予碳水化合物282克,脂肪88克,蛋白质84克。增加营养摄入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7.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病情按需使用,在喘息发作时每次喷雾吸入1~2喷(100~200微克),必要时可每隔4~8小时吸入一次,但在24小时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若用药后喘息等症状未见显著改善或变得严重时,千万不能自行增加吸入剂量,应及时让医生采取其他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长期使用β2受体激动剂,易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还有肌肉震颤,心率加速,头痛等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需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WangC,etal.Lancet.2018Apr28;391(10131):1706-1717.

[2]XuG,etal.LancetRespirMed.2018Aug;6(8):e38.

[3]XiaochenLi,etal.BMJ.2020Aug6;370:m3150.

[4]ZhouMetal.Lancet.2019Sep28;394(10204):1145 -1158.

[5]邓媚颖. 自我保健,2015,000(009):42-43.